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抢救赶不上消失速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立法

    日期:2008-03-13     作者:姜爱平    阅读:586次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据相关史料,它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 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因此当地人亦称贤孝为“瞎弦”。其内容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贤孝”。 凉州贤孝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行伴奏说唱,即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表演中,艺人们边与听众交流,边有即兴发挥,往往妙语连珠。 “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一种植根于凉州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凉州贤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召力。凉州贤孝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曲牌,既有“凉州杂调”,又吸收了地方民歌的曲调,融汇化用,自成一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时期以来,凉州贤孝的听众基础正在逐渐失去,演出也没有了固定的场所,加之艺人队伍青黄不接,生存面临考验,这个古老曲艺形式的发展举步维艰,急需扶持保护。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