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至2018年10月,上海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7.4万件,执结46.29万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348.83余亿元;实际执结率、执行完毕率、法定期限内结案率、结案平均用时等指标均位居全国法院前列。毫无疑问,这是上海法院大力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仅仅抓住执行制度创新和制度机制建设的重要成果。
然而,在上海法院全力以赴解决“执行难”工作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部分案件当事人难以联系到案件执行法官,导致对执行工作的推进存在一定疑虑。对此问题,笔者整合了数名同行提出的建议,并结合自身办案经验,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院通知书中载明的法官联系电话较难拨通,大部分情况下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且一般不存在留言功能;若拨打12368热线电话要求联系执行法官,接线员一般建议在法官接待日联系执行法官,一般不予转接。
2、若尝试通过“上海移动微法院”进行联系, 经常存在承办律师的案件信息未及时更新,无法直接与执行法官取得沟通。
3、通过“上海移动微法院”等公众号、小程序给执行法官的留言无法及时获得回复,或即便回复了也并没有实际联系当事人进行推进。
4、执行法院对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较为困难,且一般不会第一时间给予新的诉讼服务密码,导致无法通过“上海移动微法院”等公众号、小程序联系执行法官。
5、法官固定接待日请假缺席一般不会提前公示,承办律师也很难通过法院电话等方式了解到固定接待日法官是否缺席,导致重复奔波。
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上海移动微法院”等公众号、小程序的相关功能,切实畅通沟通渠道。
事实上,无论是12368热线,还是“上海移动微法院”等公众号、小程序的上线,都是上海法院推进互联网+的有益尝试,也确实给广大案件当事人带来了一定便利。既然已经上线了相关程序,不妨在功能上予以进一步完善,切实畅通当事人与法官的沟通渠道,主要可以包括:
1、 加强上海法院内部信息的共享与上传制度,对于案件已经委托承办律师的,第一时间在相关公众号、小程序中进行信息上传与同步,进一步提高小程序使用上的便利性。
2、 加强公众号、小程序的推送功能:在法官端,建议与法官日常工作系统进行绑定,实时推送与提醒;在当事人端,与微信通知功能进行绑定,实现对话窗口的可视化。
3、 将法官接待日的安排及时在公众号、小程序中进行公示,如果遇临时调整,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推送,以方便当事人及时了解信息,避免重复奔波。
二、建议优化执行法官工作制度流程。如有可能,将登陆查看“上海移动微法院”等公众号、小程序纳入法官日常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并建议法官及时查阅、回复相关留言,切实保障与案件当事人沟通的及时性。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