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婚三”实施一周年,分房仍是难点 律师提醒:父母帮忙还贷时可明示只赠与自己子女

来源:新闻晚报     日期:2012-10-17     作者:邵丽蓉    阅读:7,752次
   房贷增值部分如何计算?房产加名有效吗?父母还房贷这钱怎么算?……近日,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就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实施一周年举行了一场实务研讨会,资深法官、婚姻家庭法教授以及120余名律师到场各抒己见,夫妻双方的“房产保卫战”是律师们热议的焦点。

焦点之一:父母帮还贷性质如何认定

    姚某、瞿某于2000年自行相识恋爱,2003年登记结婚,姚某系再婚,瞿某系初婚,2004年双方生育一子。姚某、瞿某于2009年分居,后姚某以夫妻感情已破裂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其婚前以60万元买下的房产成为纠纷的焦点。

    姚某在2002年以60万元购买了一处房屋,市值已经增长到了350万元,产权登记名为姚某一人,婚后共计偿还房贷本金、利息36.5万余元,其中姚某父母在2004年将20万元划入儿子房贷账户用于偿还房贷。姚某认为,其母亲出资帮助还贷的款项系对自己的个人赠与,因此在分割婚后还款及相应增值时应当依法扣除;而瞿某认为,姚某所称其母亲开具的本票是20万元不能认为是借款,只能认定为对双方的赠与。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婚后其父母帮助归还贷款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是对自己子女的单方赠与还是对夫妻的双方赠与?

    该案的一审法院认为,房产权归姚某所有,因为姚某系该房抵押贷款的主贷人,银行理所当然从其名下账户中扣除还贷本息。但姚某未举证证明其母在划款时的意图是对其一方的赠与,故法院认定该钱款系姚某之母对双方的赠与。二审法院认为,该案情与司法解释二、三有关父母在子女婚前购房及婚前出资,或子女婚后购房及婚后出资的情形有所不同,故应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认定姚某母亲系向姚某、瞿某的共同赠与,最终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然而上海市律协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付忠文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一方婚前债务,一般不因婚姻关系的产生及延续而发生改变;父母为子女归还婚前债务,在父母未明确表示赠与何方时,一般应视为对子女的单方赠与,但夫妻双方另有约定或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因此,该案中,房产为姚某婚前购买,所欠贷款当然为婚前债务,姚某父母出资为姚某归还婚前债务,应当视为对姚某的单方赠与。

    上海市律协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吴卫义称,“两种观点的出现,是由于大家对于解释(三)条款广义、狭义的理解不同而已。 ”

    付忠文律师表示,目前针对一方婚前按揭购房,婚后其父母帮助归还贷款性质如何认定的问题,有的法院认为是对双方的赠与,有的认为是对自己子女赠与,提醒父母帮助子女归还贷款时一定要明示对自己子女的赠与,方可保证自己财产的“代代传承”。

焦点之二:婚后夫妻双方还贷,房产增值如何分割

    在房价高启的年代,“婚前男方付首付,买房登记在男方名下,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几乎是大部分年轻夫妻的购房模式。然而当婚姻走到尽头,双方共同还贷的账目和房屋增值部分如何分割,成了又一争论的焦点。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0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则法院可将房屋判归产权人一方所有,但其应根据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对配偶进行补偿。

    但具体补偿比例如何计算,该司法解释并未给予明确规定,因此上海各区县法院也未有统一计算标准,故而常常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不少律师希望最高院能出台该类案件的指导案例,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最高院在其出版的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中的观点是,按照房屋可能发生的全部投入款作为计算比例的分母(包括总利息与购房时房价之和),然后利用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还款金额除以这个数字,即为婚后夫妻共同部分的比例。不过,在《人民司法》刊登的文章中,最高院相关法官又阐述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应将离婚时房屋已归还的利息与购房时房价之和作为分母,然后以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还款金额除以这个数字,即为婚后夫妻共同部分的比例。

    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吴薇庭长独辟蹊径地认为,对于增值部分的计算不应当拘泥于计算公式,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未出资方对于家庭的贡献、结婚时间长短,是否生育子女等诸多情况,计算公式只是对于最终价格的一个参考,不可本末倒置。

    付律师则表示,因有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有些产权人会想办法规避法律,而在新规出来之前则没有人提出这种假设。他举例,规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产权人一方为了防止房屋增值被分割,可以采取哄骗配偶的方式借房居住,将自己的房屋租金用于还贷,而且将房屋出租和管理事宜委托专业第三方或父母去做,这样,产权人婚后还贷的部分就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了;或产权人一方在结婚后让父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帮自己还款 (以协议或承诺书形式明确对单方的赠与),私下自己再偷偷给父母,这样做的成本和风险比较小;或产权人一方在婚前借一笔钱将贷款一次性还掉,之后在婚内慢慢还掉,这样更不利于日后产权人配偶方的举证,更不易保护产权人配偶一方利益;或采取以该房屋抵押方式借一笔消费贷款还掉婚前的按揭贷款,这样配偶一方无权要求分割增值。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