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严控企业涉税风险 优化税收法治环境税务律师:大展身手待何时

    日期:2006-06-30     作者:上海法治报    阅读:6,172次
    税务律师,国际律师界的“老行当”。《国际税务律师杂志》统计显示,2005年全球排名前50位的国际律师事务所中,涉税业务占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
税务律师,中国律师界的“新工种”。税务律师尚属中国律师门类的“空白点”,在上海的7000多名律师中,从事涉税业务的律师不超过50人,涉税业务在上海律师业务总量中的份额不足5%。
上海的税务律师何时能重现当年证券律师爆发式崛起的辉煌?“5年,如果涉税鉴证业务能对律师放开,这个时间将缩短到2年。”这是上海市律师协会财税法律研究委员会主任严锡忠给出的时间表。一个税务律师“大展身手”的时代,可能不会太遥远了吧。

亮相:赢得国际赞誉
严锡忠看中的这个市场,目前大约的价值不到2亿人民币,但再过10年,他认为这个市场将“难以估量”:“在现代律师业务中,涉税业务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对于中国律师而言,这是最后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去年12月,上海市律师协会财税法律研究会经第七届律师大会第四次常委理事会批准成立。这是市律协18个专业委员会中最年轻的成员。
作为沪上税务法律实务的先行者之一———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财税研究中心主任严锡忠律师担任研究委员会召集人之职。
半年之后,上海的税务律师有了第一次集体规模的“惊艳亮相”。
今年5月19日—2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和谐社会与税收司法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律协财税法律研究委员会严锡忠、陆易、俞敏、菅峰、肖波、饶国栋、魏琦、史俊明带着8篇税务论文与国际财税法律界展开直接对话。
会上,严锡忠律师主持“税收法治建设论坛",陆易律师作为实务界的唯一发言代表,做了题为《中国大陆特殊经济区域税收法律冲突与协调》的精彩演讲。
严锡忠、菅峰、史俊明、肖波等律师针对税务行政诉讼中复议前置程序、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转让定价等问题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和国家税务总局官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上海律师代表团在大会的突出表现和税务法律实践经验给与会法官和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上海税务律师的精彩表现,与会的国际税法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前校长Jeffrey.Lehman向上海代表表示:“如果中国的涉税法律服务市场能尽快成熟,以上海本土税务律师的实力必有一番大作为!”

现状:业务尚难“温饱”
上世纪的90年代,严锡忠发现了一块“蛋糕”———一个巨大潜力的法律服务市场,而且那时还没有人去挖掘。这市场就是涉税法律业务市场。
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严锡忠曾向律协提出过设立财税研究委员会的建议,得到时任市律协领导的肯定。但考虑到当时还没有专业的财税律师出现,委员会的成立时机尚不成熟。
从1997年到2005年这8年时间里,上海的税务律师逐渐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特别是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要走出国门,对于国家间税差的分析,对税务环境的理解成为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环节。
为了避免在走出国门后,倒在涉税风险里,中国企业与中国税务律师开始了原始接触。
严锡忠指出,对于中国的税务律师来说,为走出国门的企业,提供国际间的税收风险控制或国际税收监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税赋成本降低一块钱就意味着你的产品价格比他人低一块钱,才意味着你的产品有国际竞争力。像美国的通用公司有300、400多名税务经理为他们提供服务,他们的财务成本才降得比较低。”
但严锡忠坦言,真正能够意识到税务律师作用的企业,在国内并不多。“在上海范围内,单纯靠‘涉税业务’作为主业的律师不超过20位,上海的大部分的税务律师都‘兼职’公司业务。企业留给税务律师的涉税业务实在不多。”

困境:酒香深巷无人知
日本著名税务律师三木义一曾把他的上海同行形容为“酒香深巷无人知”。严锡忠坦言,较之于会计师和税务师,税务律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涉税服务群体。
长期以来,涉税业务普遍被认为是会计师的“专利”。出于审计的原因,企业一旦发现存在涉税问题,更倾向于找会计师咨询。同时,税务师事务所由于和税务机构的“天然联系”,更容易争取到企业或者税务机关对其方案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税务法律制度不够详尽,造成了大量的涉税事宜依靠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来解决,许多纳税人更愿意通过与税务机关的“直接沟通”来“直接解决问题”。
严锡忠律师指出,国内的纳税人对“纳税筹划”和“合法避税”尚没有迫切的需要,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仍存在少部分纳税人采用非法手段偷税、漏税;另一方面,有些纳税人将‘纳税筹划’、‘合法避税’误解为偷逃税款。少数税务机关对‘纳税筹划’或者带有敌对情绪,或者越俎代庖指定税收筹划机构(即税务师实务所),这些都影响了税务律师的生存环境。”
对于上海税务律师“不为人知”的现状,财税法律研究委员会的另一召集人陆易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陆易律师在小耘所负责财税法事务之前,在享誉全球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任职,她同时拥有律师和会计师的执业经历。
陆易指出:“涉税业务需要律师兼备法律、财会和税法功底,但是从目前上海律师界的现状看,兼具三方面素质的律师不超过100人,数量远远不够,尚未形成足以与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抗衡的局面。”

展望:突破“涉税鉴证”
“市律协成立财税法律专业委员会,建立了税务律师协作交流的平台,就是要培育我们的涉税法务市场,尽管现在的税务律师发展面对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已经踏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对于上海税务律师的发展前景,严锡忠充满信心。
今年5月19日,借“和谐社会与税收司法改革"会议在北京召开之际,京沪两地的财税律师进行了交流。这场中国税务律师最发达地区之间从业精英的直接对话,被业界称为“吹响了中国律师全面进军涉税法律服务市场的号角”。
严锡忠律师在会上提出了税务律师未来的发展模式:“北京、上海两地律师可以案例共享,甚至可以与海外税务律师进行交流和合作。税务律师的业务发展过程应是从非诉到诉讼,从国外客户到国内客户的过程,跨境交易的税收法律业务是目前最成熟的市场。”
陆易律师认为:“做跨境交易业务的方法很重要,中国律所需与国外律所合作,如加入国际税务律师联盟,以降低服务风险。”
涉税鉴证业务则被公认为制约中国税务律师发展的“最大瓶颈”。协力所的俞敏律师认为,从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来看,税务师得以垄断这一业务,而把复议和诉讼留给律师。但如果律师不做纳税申报,就会出现业务断层,严重制约了税务律师的业务开展。
严锡忠律师预计:“如果涉税鉴证业务能够打开,中国税务律师规模化的时间将由5年缩短到2年以内。”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