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责守好“中华水塔”
日期:2008-01-15
作者:韩萍
阅读:915次
连日来,在青海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成为了人大代表热议的焦点。
来自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代表官却乎才郎说,我们青海是三江源头,是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就是找到了解决青海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同样来自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代表才仁公保说,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建议青海省向国家申请建立以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特区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建立生态监测系统,提高项目实施效益、避免国家建设资金浪费。
西宁代表团的包福元代表认为,认真实施三江源、湟水河、青海湖、黑河等流域生态治理工作,并将其列入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人民对全国乃至亚洲的最大贡献。
列席会议的青海省三江源建设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晓南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至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年增加雨量56.9亿立方米;黑土滩治理区多年生长的牧草覆盖度由20%提高到了80%;整个三江源地区鼠害灭治效果达到了95%以上;生态移民减畜140.4万羊单位。环境的改变,使得当地农牧民生活状况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收入提高了、住进新房了、孩子上学了、学会种菜了……生活状况的极大改善,让这些祖祖辈辈从事游牧生产,又因草场退化、生态恶化而陷入贫困境地的搬迁牧民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江源地区人们的生态观,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一个螺旋式的上升。
李晓南认为今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除了将投资3.2亿元用于黑土滩治理、湿地保护、人工增雨等方面之外,将进一步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培育生态文化,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同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相结合,使人的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