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栽得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日期:2008-04-07     作者:葛子长    阅读:4,666次
    卢湾区地处上海商业中心,人灵地杰。近年来,在拓展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精品卢湾”的战略指导下,诸如新天地、8号桥、田子坊、泰康路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地标拔地而起,而与这些“创意硬件”相匹配的时尚商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卢湾区的现代服务业也突飞猛进。而在其中,律师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也快速增长,它为卢湾GDP的贡献率也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2007年,卢湾区35家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创收达到1.5亿元;区内15家外国及香港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创税达1.18亿元。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律师纷至沓来,他们纷纷在卢湾开办律师事务所,或将律师事务所“移师”卢湾,一些颇有专业特长的律师则纷纷“跳槽”加盟卢湾律师阵营。
“良禽择木而栖”。在惊讶卢湾区律师业飞速发展同时,我们试图用探询的眼光来求证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卢湾区有何高招让一批批律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数字里看变化

2003年,卢湾区共有律师事务所20家,执业律师人数达165人,业务创收总额为3515万。
而到了2008年,这些数字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律师事务所较之前的20家上升到35家,执业律师由165名上升到378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壮大律师队伍的同时,他们非常注重引进律师人才的质量,以适应律师服务业的高端发展要求,而在现有的律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律师已经超过三成。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律师参政议政的比例大幅度上升,2003年,卢湾区律师只有1名区人大代表和2名区政协委员。而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则变为:拥有上海律师界唯一1名全国人大代表,2名市人大代表,1名市政协委员,2名区人大代表和2名区政协委员。
2007年底,全区律师事务所业务创收达到1.5亿元,较2003年翻了近5番。

三个抓手,为律师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卢湾律师业获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更离不开管理机关的意识创新与实践创新。
首先,卢湾区以招贤纳强的策略,促进律师业朝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他们瞄准全市乃至全国具有领军地位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目标,积极吸引品牌律师事务所入驻卢湾。2007年,先后引进联合、和华利盛、元达等在全市较为知名和具有较大规模的数家律师事务所,同步引进了朱洪超、江宪、黄仲兰等多位著名律师,填补了卢湾区在规模律师事务所、领军律师和涉外律师业务领域方面的空白点。并且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品牌所为龙头,以各类专业特色所为支撑”的规模。
其次是通过优化结构,提高律师业的专业化程度。针对不同类型律师事务所鼓励和指导律师事务所进行结构优化。通过业务结构调整、专业领域研究、内部管理优化等具体步骤,确立专业方向,提高律师事务所竞争力;发挥领军律师事务所和领军律师的凝聚作用,努力引导其和竞争实力不强、专业特色不明显、管理水平较弱的律师事务所的合并,调整结构,促进发展。
第三是通过搭建平台,凸显卢湾律师的服务性功能。一是引导律师为政府依法行政服务。以法律顾问团参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为区外经委、劳动局等20家区政府组成部门及区属企业集团配备法律顾问。二是引导律师为社区居民服务。通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青年律师担任居委法律援助联系人等方式,针对社区居民多层次法律需求开展针对性法律服务。三是引导律师为教育机构服务。以“律师进学校”为模式,促进依法治校。四是引导律师为区域区重点项目和经济建设服务。律师通过参与重大工程建设、为世博会服务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回头梳理卢湾律师业的发展,我们发现,在创造“感情吸引人、事业留住人、发展培养人”软环境的同时,他们对发展律师业还有很创新之举,诸如用《政府工作报告》对律师现代服务业做战略定位、全市第一家律师拆迁志愿团以及为全区所有学校聘请法律顾问、在全市较早以政府顾问团形式引进律师,让法律走进机关等等,这些工作无不为律师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了用武之地。
而在这些创新实践的背后,我们更多地看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竭诚服务的身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喜人局面的取得,是卢湾司法行政机关的干部们热情服务换来的。
卢湾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法律文化的积淀,中国最早的律师公会就诞生在这里。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卢湾律师服务业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个区委副书记浓重的律师情结

2008年3月26日,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上午10点,卢湾区委副书记丁海椒带领区人大副主任、区司法局副局长走进了上海左券律师事务所。
左券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从事公司财税的专业律师事务所。自2004年以来,该所被著名的海外媒体《亚洲法律杂志》连续评为最优秀的财税与信托律师事务所,其领头人严锡忠还在刚刚过去的3月荣膺“上海市第三届优秀青年律师”。去年,左券律师事务所被成功引进卢湾。
在该所,丁海椒一行饶有兴趣地听取了该所发展情况的汇报等问题,并且详细询问了该所的专业特长、发展理念,以及如何将法律与财税进行系统对接,更好地服务客户等问题。当得知该所是上海乃至全国首家专注于财税法律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并且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探索律师管理的组织结构时,丁海椒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为卢湾律师开个好头。
随后,丁海椒一行又来到位于淮海中路283号的上海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又将卢湾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之情送到律师们的身边。
上海和华利盛事务所也是去年才加盟卢湾的一家涉外律师事务所,其合伙人及大部分律师很多都有“海归”背景。2001年4月创立以来,因其具有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和超前的发展理念,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在两家律师事务所,记者听到丁海椒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来看望大家,真心希望和你们交朋友,也想听听你们对我们工作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我们更好地为你们服务。”
事实上,不仅仅只有这两家律师事务才有这样的“特殊待遇”。“在卢湾,无论律所大小,一律同等对待。做为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在其任期内,他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全区每一家大大小小的律师事务所。”陪同访问的卢湾区司法局副局长张巍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卢湾区已经将提升专业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律师服务业的发展写进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发展律师服务业在卢湾有着特别的意义。大力发展律师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卢湾律师业的战略高地,将不仅仅是提升律师业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极大地提升卢湾软环境的战略问题。”丁海椒这样向记者阐述他的观点,“因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律师业的发展将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律师业的发展也将有效地保障和规范现代服务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发展律师业也将为卢湾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进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还从侧面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为了引进高质量的律师事务所,丁海椒甚至还拉起了“老乡关系”,并且成功地说服几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成功落户卢湾。而在每年的逢年过节,他还自编短信慰问在卢湾“安营扎寨”的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而对律师们的关心,他更别具匠心,他要求司法局的干部们对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们的生日“一个都不能忘”——每个人在生日当天都要由司法局送上鲜花以示祝贺。
同时,他对一些外国驻沪的法律服务机构也亲自登门造访。对此,他开玩笑地说:“和他们做了朋友,他们就舍不得离开卢湾了。”

保姆式的服务 律师们普遍感受到“家在卢湾”

2008年3月25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
这天上午,记者同区司法局副局长张巍来到上海环球律师事务所。
该所是刚刚加盟卢湾的一家总部在北京的著名律师事务所的上海分部。几年前,该所在上海其他区登记注册,在业务获得发展以后,他们有开始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想法,在对市区几个中心城区做了认真考察后,几位合伙人不约而同地决定将律师事务所迁入卢湾。“当初促使我们决定来这里落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跑了几家司法局后感觉这里的干部最热情,他们态度谦和,丝毫没有机关作派。感觉和他们打交道我们不会有后顾之忧。”该所合伙人张宇对记者说。
而正如张宇所说,记者发现,区司法局一行人来到环球律师事务所并没有作过多的寒暄,而是开门见山地就询问:“有什么困难?还需要我们做什么事?”而在出门之前,张副局长已经关照随行人员“把环球所要办的手续和如何办理这些手续都要清楚地告诉他们,免得他们还要到局里多跑几趟。”而在现场,律公科科长张婷婷还就党员关系的转入手续以及其他迁入手续等进行了现场办公。
在卢湾,走访律师事务所已经成了领导们的家常便饭,据不少律师反映,作为主管律师的张巍副局长几乎常年就“登点”在基层,一年下来,大部分律师事务所她都跑了几个来回。
记者在先后三天的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律师“出出进进”司法局,有的是来找张巍帮忙租办公场地,有的是来协商工作,甚至还有人没事专门过来串门的。
“司法局是律师们的娘家,而不是婆家,而对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做一个全程保姆的角色。”张巍说,“作为律师业务管理的行政机关,我们力求通过规范发展,力争守好‘底线’,不让任何一个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掉队。同时为他们搭建平台,为律师整体形象鼓与呼,放手让他们开展业务。我们力求淡化行政隶属关系,不做管头管脚的婆婆。”
邹义,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在谈到司法局如何为律师服务时,他连连感叹:“服务很到位,我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他还告诉记者,为了将一个优秀律师的外地户口引入上海,让他安心工作,他们找到了张巍,而事情办妥后他们才得知,为了加快办理这个户口,张巍不知动了多少脑筋,费了多少口舌,甚至采取了“守候伏击”的办法,死缠烂打求着人家“帮帮忙”。
“我这个团长可不那么好当,司法局领导整天都在要求为律师做实实在在的服务,这给了我们无形的压力,迫使我们绞尽脑汁合计着为律师办实事,不敢稍有懈怠。”卢湾区上一届人大代表,连续两届担任卢湾律师代表团团长的上海徐威律师事物所主任徐威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卢湾区人大代表、上海中和律师事物所主任律师黄震尧谈到对卢湾区司法局的评价更是用了“感受深,风气正、得益多”,“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意识超前”来形容。
金缨,卢湾青年律师协会会长、区女律师联谊会会长、上海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这个大大咧咧、充满活力而又睿智的年轻律师平时总爱往司法局里跑,她说:“这里就是自己的家,欢不欢迎我都得来。”虽然只是片语只言,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对“娘家人”的几多信任、几多深情。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