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北京颁布新规定 部门踢皮球将被追究行政责任

    日期:2007-08-02     作者:钱昊平    阅读:3,312次
     《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6项制度颁布,针对解决“依法行政中的执法问题”

    今后,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将被追究行政责任。7月27日颁布的《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当天,北京市同时颁布了六项制度:《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北京市关于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若干规定》、《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北京市行政处罚执法资格管理办法》、《北京市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及《北京市关于法规规章实施准备和评估报告工作的若干规定》。

    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制度的颁布,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规定意见》,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执法问题是依法行政的突出问题”

    “这六项制度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周继东昨天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进步很大,立法的问题也在相当程度上得以解决,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我们的执法进步也很大,但和立法的进步相比还有差距。

    “执法问题是当前依法行政的一个突出问题。”周继东说,但不可能一下子全解决,只能找那些很突出,需要很快解决的问题去解决,因此这六个配套制度都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比如,《北京市关于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若干规定》就是解决效率问题,过去部门之间你推我、我推你的现象严重,老百姓无所适从。

    《北京市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就是减少执法人员处罚时自由裁量的自由度,最终减少处罚时的随意性。

    过去很多部门重视立法,不重视“执法”,执行的准备工作不足,没有执法措施,缺少资金,人员不到位,培训不到位,宣传不够导致社会上不知道法规出台的现象都有,《北京市关于法规规章实施准备和评估报告工作的若干规定》就是要限制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根据《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如果这些工作做不好,相对的执法部门的相关人员都要被进行追责。

    北京解决执法问题进入制度建设

    周继东说,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北京市为落实执法责任制采取了两步走方针。

    从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主要对北京市属各部门进行了权力清单的清理,然后进行层层分解。

    去年下半年进入第二步,着手进行制度建设,北京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经过充分酝酿之后,就这六项制度两次征求了市属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区县政府的意见。

    “六项制度的实施都有一定的基础。”周继东说,比如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一直都在做,只不过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办法。

    工商局、公安局和平谷区已经开始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工作。

    “这次是以制度形式将这些做法进行了统一规范。”周继东说。

    除了《北京市行政处罚执法资格管理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其他5项制度都从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北京市7月27日公布的六项制度

    ●《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该办法规定了15种行政不作为的行为和13种行政乱作为的行为,如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有故意违法执法的或是一年内被追究两次以上行政执法责任的将被严重处理。

    ●《北京市关于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若干规定》该制度规定了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发生争议时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执法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

    发生争议时,原则上由负有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进行协调。最先发现问题的行政执法部门负有主动协调的责任,相关执法部门负有配合协调的责任。

    执法案件由最先发现违法行为的部门负责协调被移送部门,行政许可由先受理的部门负责协调其他部门,处罚权相对集中的部门与其他部门在行政许可、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衔接由处罚权相对集中的部门负责协调。

    ●《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北京市规定,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执法部门负责组织案卷评查工作,未按规定开展案卷评查或未按要求参加案卷评查工作的,应该书面情况说明。

    案卷评查者如发现案卷存在不符合标准问题,应当督促执法部门进行整改。

    如果是对于执法主体、法律适用、主要事实和证据以及程序的合法性问题,应当督促执法部门予以纠正。

    ●《北京市行政处罚执法资格管理办法》今后,北京市各级执法部门人员都必须在取得行政处罚执法资格后,才能从事行政处罚岗位工作。

    ●《北京市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根据自由裁量权的规定,执法部门在处罚权限范围内,可以自主决定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给予什么幅度的行政处罚。

    根据规定,自由裁量权规范由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规范制定后,应当向社会公开,并按照规定向市政府备案。

    ●《北京市关于法规规章实施准备和评估报告工作的若干规定》该制度规定,法规颁布实施满一年后的3个月内,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向同级政府提交法规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相关新闻

    20余省份开展行政案卷评查

    该制度可对处罚行为的合法性间接检查,国务院法制办相关负责人称推行缓慢缘于地方重视不够

    7月27日,北京市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中,已经将未按照规定建立案卷评查制度、组织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案卷评查的作为一条要追究的责任。

    来自昨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单位联席会议的消息称,北京行政处罚案卷单位不合格率由1997年的20%下降到2006年的10%,案卷不合格率则由27%下降到3,3%。而去年底,河南省政府法制办执法监督处对省辖市和省政府部门部分行政执法案卷和行政复议案卷的评查结果为:497件案卷,只有14卷基本符合法律规定,其余都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北京经验

    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副司长江凌介绍,行政案卷评查是对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许可、复议、赔偿、征收等产生的法律文书的制作、送达进行案卷评价、审查、监督的活动。

    从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施以后,有些地方曾推行过行政案卷评查工作,但后来很多都停止了。

    北京市是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并一直坚持了下来,昨天的会上,北京的经验被介绍给与会者。

    北京市法制处副主任王宝金说,行政处罚案卷不仅是实施行政处罚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复议机关和法院判断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能否成立的主要事实依据,因此,根据行政处罚法的各项规定,对行政处罚案卷进行审查,可以间接地检查和评估处罚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仅3省份建立制度

    江凌说,开展行政案卷评查有利于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

    这种做法具有法律依据,在《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10号)就明确提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办法》([2005]37号)也明确提出将案件的质量列为评议的重要内容。

    但目前,全国只有20多个省份开展这项工作,其中大多数还是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的一项工作来做的,真正建立了制度的只有3个省份。

    江凌说,有些地方没有推行主要是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它的作用,因为这个事情做起来并没有难度。没有做的地方只能靠地方政府,国务院不会强推,也不可能制定一个标准,因为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是要看地方。

    基层的困惑

    昨天的会议上,有些地方的代表也提出了问题。

    四川法制办执法监督处处长田万国就提出,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实不好解决,比如按规定执法询问应该是两个执法人员到场,但有的案卷只有一人签字,这时怎么纠正?纠正了对老百姓已经没有意义。

    还有的就是发现一些主体错误,比如适用法律错误,事实不清,是指出执法错误还是要让案子本身翻案?对此,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副司长江凌说“我们是要一个合格的法律顾问,而不是去当一个法官,我们主要是评查程序问题。”北京市的做法是发现错误给单位发个纠正通知,至于单位怎么纠正,怎么处理就不是法制办所能管得到的。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