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象环生的出庭路
日期:2006-10-15
作者:范仲兴
阅读:1,986次
当事人面临千万索赔
2001年,上海一家大型钢结构建筑企业在陕西某县城承建了一个制药厂,工程已接近完工,由于对方拖欠了数百万元工程款未付,双方发生了争议。正当我方在研究如何处理时,对方却抢先在当地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以质量及工期等为由,索赔千万元以上,工期延误以每日五万元计算,并且在不断增加……我方理所当然提起反诉,即便如此,这还是很普通的民事案件。不料第一次开庭却发生了令人惊讶的事:对方法人代表在法庭上居然举起椅子砸向我方经办人,扬言要“收拾”我们的人,在场的法官却视而不见,不加制止,悄然离开。
代理人面临艰难选择
据了解,原告方是当地民营企业,是县里唯一像样的工业企业,在该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是原告方董事长的重要活动,县领导常常会迎来送往,有时甚至还有警车开道。该县地处山区,交通十分不便,必须乘长途班车或自驾车翻越秦岭才能抵达开庭地点。据分析,我们在当地的住宿和行踪等信息很可能会被对方掌握得一清二楚,一切难以预料。
正式开庭的时间日近,我方原出庭人员都表示不再出庭。但如果对本诉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法律后果将十分严重。而要是去的话,不安全的因素十分明显。
我选择了去。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其一,纵有再荒僻之处也是中国法治所管辖之地;其二,
律师就是干这个的,就像消防队员,哪里有火哪里上,躲于人后,或者让别人上将有辱职责,一生有愧。为此,我做了比较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只身翻越秦岭险路
决心已下,我只身飞抵西安,提前一天在西安借车直驶当地。进得山中,只见一条公路盘旋山间,逶迤曲折,扶摇直上。当时穿越秦岭山脉的隧道封闭检修,只得绕道走上这条早已弃用的盘山公路,翻越秦岭山顶。此路不仅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常常是一边悬崖,一边深谷,同时也没有水泥墩子一类的防护设施,真是路况不明,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时值冬季,土质坚硬,行驶途中我心有惴惴,如履薄冰,提着十二万分的小心,这些,不亲身经历是无法体会的。行至秦岭顶上,偶见一只老鹰盘旋在车顶前方,我平生第一次看见飞翔于自然天空中的鹰是如此威武勇猛,那展开的翅膀竟如此之长,我的心也几乎与它一起飞翔起来。在山路边休息时,看见一辆长挂卡车翻在谷底,货物到处洒落,不知司机安危如何?经过长时间提心吊胆的颠簸之后,我终于到达事先以西安朋友身份证预定的旅馆,并且足不出户,以防不测。
连夜再过雨中秦岭
第二天一早我就退了房,将车停在离法院不远的拐角处,步行准时进入法庭。开庭进行了整整一天,由于当地法官一再挽留调解,庭审结束时已是晚上8时。天又偏偏下起了雨,为防不测,我不作任何停留,从法庭出来直接快步进入汽车,连夜冒雨按原路返回。雨大天黑,伸手不见五指,车子的大光灯在雨夜中,显得那样黯然无力。茫茫黑夜,滂沱大雨,碎石泥滩……小车只能紧贴着悬崖边警惕地缓缓蜗行,只求避开深谷那一侧。在我生命中也曾经历过独身在野外,没有月亮、星星和任何灯光的夜晚,但唯独这一次才真正体会到整个世界仿佛都是黑夜的感觉,真正体会到在一个完全难以预测或观察的环境中是什么感觉!艰难地到达秦岭后,雨也停了,但是大团大团的云雾一阵阵地笼罩上我的汽车,车灯无法穿透前方,能见度只有几米,无奈只能靠山崖停车等待。不知过了多久,后面开来一辆当地的大卡车,我喜出望外,紧随其后,卡车用庞大的身躯冲开云雾,而我像只弱小的动物一般躲在它的身后,紧盯着它的尾灯往前行驶,一路摸索,居然再次翻过了秦岭,到达西安已是清晨了。
案件最终在省高院二审时调解结案。现在看来,当时也许不必如此谨慎,但重要的是,在那样的困难面前,在责任面前,我敢、我能、我做到了!如此难忘的一次出庭路途,是人在非常规的风险、抉择、责任和求生方面的思索,也是人处于特殊环境中对人生意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