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律师资源 上海拟降低法律援助门槛
日期:2004-10-09
作者:市律协宣传部
阅读:6,424次
45岁的张师傅是一家的顶梁柱,下岗后他找到一份送货工作,每月900元,可是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僵局。对方没有给出满意的赔偿价格。为此,他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但他的情况不属于现行法律援助对象范畴。但根据其实际情况,妻子卧病在床,小孩上学,诉讼费及律师费确实对其造成了一定压力,所以市法援中心在这样的案子上也将考虑实施法律援助。 黄浦区某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已经排了好几年队,但是一直没排到做法援案的机会。9月初司法部推出的《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律师每年应当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但这一规定让上海的律师为了难,上海目前有5000多名律师,而每年按规定能援助的案件只有3000多件,吃不饱成为上海法援的独特现象。 记者近日从市法律援助中心获悉,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法律援助,市法援中心已开展立法调研,考虑降低法援门槛,让低保线以上的市民以及确实需要困难的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据悉,目前操作的模式是将法援案派到各个律师事务所,由于案件类型等限制,有擅长某领域的律师可能会一年接几次,而有的律师则几年接不到一次。上海律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擅长金融、证券官司,但这方面符合法援条件的案件非常少,多是民事案件。 按照现行有关法规规定,律师能够进行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必须是收入处于低保线以下,即月收入290元以下或特殊案件,但实际情况是,这一群体的真正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并不是非常多。而一些低收入的市民遇到打官司,对支付价格不菲的诉讼费和律师费,也显得有些吃力。 目前,上海每年民事等案件增长率都以20%的速度上升,法律援助的空间也非常大。因此,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制定上海法律援助的地方细则时,将考虑将这些低保线以上的特定人群也纳入实施法律援助的范围,初步设想将法援限制收入界限提升到现在的2倍,即580元。 市法律援助中心调研部工作人员称,为合理利用上海律师资源,援助案件类型也将不断扩大,譬如人身伤害、交通事故、拖欠民工工资、劳动合同、老人赡养、未成年人受遗弃等等,都将考虑列入法律援助范畴。此外,在一些法援案件中需要进行的司法鉴定等费用也将考虑一并免掉,彻底解决接受法律援助人士的经济负担。为调动律师积极性,本市律师在办理法援案件中的办案补贴也计划实行统一标准,不再以现行的市、区、县级别不同而不同。 据悉,关于上海法律援助条例的立法计划已经列入上海市人大2005年地方立法的工作安排。今年年内,一份关于本市区县法援中心的调研报告将完成,为明年本市法律援助的立法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