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新闻分析:油价改革时机成熟 定价机制亟待公开透明

    日期:2008-11-11     作者:辛红    阅读:1,265次

有如过山车的国际油价着实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测,从今年7月份的147美元,如今已跌破60美元关口。虽然国内成品油批发价也出现大幅下调,北京、广州等地,一些民营加油站陆续降价,但在北京,国内两大石油集团所属的加油站价格并未调整。

一些车主们感到疑惑:“即便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何咱老跟涨不跟跌呢?”

定价机制要有章可循

“政府应该把油价降下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说:“无论国际油价高或低,我国都应适时理顺成品油价格,当然在国际油价走低的情况下调整,对我国更为有利。”

而理顺成品油价格就不是简单的跟涨跟跌,而是形成新的定价机制。

董秀成告诉记者,从2001年11月开始,由于国际油价相对平稳,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油价“挂钩连动”的机制。即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这三个市场,再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一个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可以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浮动,制定具体的零售价。

从2001年11月到2003年,共调整油价13次,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有效,使得当时的国内成品油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国际油价开始爆涨,如果国内再沿用三地挂钩连动的办法,我们的汽油和柴油价格就会暴涨。”董秀成说,“政府担心国际油价飙升,导致国内的油价过快上涨,国内无法承受,因此取消了这个价格形成机制。”

2007年初,发改委制定了新的定价机制,即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炼油企业一定的利润而产生的价格机制,又称原油成本法,但这个定价机制一直没有实施。

董秀成说:“原先的定价机制没有说取消,新的又没实施,最近两三年人们不知道油价什么时候调、怎么调、为什么调,引起一些误解。因此,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须公开、透明,有章可循。”

补贴造成新的不公平

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大涨使得国内相关行业遇到较大生存压力。为了缓解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油价及经济的冲击,我国一直都在通过财政补贴来弥补两大巨头的亏损。

据统计,前三个季度,中石化和中石油获得的财政补贴分别为451亿元和147.25亿元,而他们的净利润分别是83亿元和382亿元。许多人因此疑惑,为何两巨头一方面获得巨额利润,一方面又要财政补贴?

“稳定油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相关企业的成本压力和生存风险,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中石化、中石油确实为稳定油价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但补贴的确制造了新的不公平。你无法知道哪些是油差造成的亏损,哪些是企业应该提高效率、科学决策而避免的亏损。”

另外,油价的“批零倒挂”又造成了投机,有的囤油,有的走私,同时,动用财政补贴企业,实际上也造成了低收入者补贴高收入者的现象。

低油价的政策还难以真实反映能源的稀缺性,造成了能源浪费。“价格的杠杆也没有发挥作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单卫国表示,价格不动会导致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供需的不平衡。

专家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机构,其中,价格是关键因素。

改革时机已成熟

油价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也是业内共识。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此前曾表示,我国正从政府控制价格体系逐渐向市场价格体系过渡,“成品油的价格由于考虑到各种国内可承受的程度,是采取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办法。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要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

今年公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也确立了要“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但什么是最好的时机,此前有诸多不同意见。

有的专家认为,油价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能源价格,牵涉到其他许多相关行业和产品的定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下行风险的情况下,更需要慎重。

董秀成认为最关键的时机有两个:一是国内外价差不要太大,二是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式的判断。

“目前,改革时机已经成熟。”他说,国家油价降下来了,阻力小了,CPI的问题也不大了;另外,把新的定价机制告诉老百姓,即使以后价格再随着市场回调上去,大家也会理解并习惯的。

如何与国际接轨,董秀成的建议是直接接轨,汽油接汽油,柴油接柴油,即便恢复到原来的“三地加平均”的定价机制也可以,但调的频率要快,这样会解决投机和滞后的问题。

油价与国际直接接轨之后,会不会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也很大?董秀成说:“成品油价格机制无论怎么改,还是要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但这个措施不能长时间固定下来,在油价波动不剧烈时,应该恢复常态。”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