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文革”后首个出庭律师见证律师制度变迁

    日期:2008-11-14     作者:蔡艳荣    阅读:2,841次

打官司请律师

打官司请律师,这个道理现在已普通得和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样。而改革开放前,律师的概念却包含着“替‘坏人’说话”的意思,被视为“坚持资本主义立场”,也曾经令律师这一行业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的春风融化了民主与法治的坚冰,中国法制化进程步步推进,律师队伍慢慢壮大。普通的百姓,在国家公权面前首次获得了一支独立的制衡力量。胡开谋,“文革”结束后我省第一个出庭的辩护律师,经历了石家庄市律师制度初建、夭折、重建、飞速发展的全过程。

■律师一夜间变成“资产阶级”

1954年,从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胡开谋来到石家庄,两年后,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律师生涯。

“1956年的时候没有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叫法律顾问处,是归法院管理的。”回忆起当年的工作情况,今年74岁的胡开谋说,“50年代人们想找个律师挺难的,当时包括我,全市仅有5个律师。”

1958年,在人们还不能真正理解律师工作时,民主的缺位让新中国初建不久的律师制度夭折了。这年6月,胡开谋被错划为右派,一个年轻律师一夜间就变成了“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右派分子”。

■1979年律师制度恢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号召,1979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担任辩护人”。

1978年,胡开谋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被彻底改正。此时,上世纪50年代石家庄的5个律师只剩了他一人。

1979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院长找到胡开谋,告诉他在即将召开的全省政法会议上将进行一次示范性审判,希望他担任被告的辩护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胡开谋颇多顾虑,老伴也坚决反对:“这么多年遭的罪还少啊?可不能再干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几个院长轮番到胡开谋家里做工作,让他坚定了“一个社会应该是有秩序、有法制”的信念。“我心里一直盼着我们的国家会朝文明、法治的方向更好地发展,这个愿望我没有放弃过,于是我同意了。”

■“文革”后第一个出庭律师

胡开谋清楚地记得,1979年那个特殊的大庭是在“八一”礼堂开的,他为一个涉嫌杀人、放火、伤害、偷盗的知青辩护,成为“文革”结束后我省第一个出庭的辩护律师。庭审时过道里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偷偷议论:一个早该“吃枪子”的人竟还有人替他说话。胡开谋从被告多数罪行均系自首、认罪态度好两角度进行辩护,建议法庭给被告留一条生路,最后法庭采纳了辩护意见,知青被判死缓。

庭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庭后很多领导都表示:法庭就是应该这样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情真相,为案件准确定性,以做出公正的裁判。

“那时候从上到下,重建律师制度的呼声很高。”胡开谋说,1979年,不止市中院,省政法干校、省人大等都来找他,劝他归队、复出。

■代理震惊全省的“板栗案”

1980年开始,石家庄成立市司法局和石家庄市、地区两家律师事务所,当时也叫法律顾问处。同年,胡开谋到司法局报到并担任石家庄市法律顾问处主任。当时,石家庄市法律顾问处有9名律师,地区法律顾问处有7名。几间平房,办公用的纸张都很缺乏。每天来的群众大多是进行法律咨询和请求代书的,律师主要承办刑事辩护,代理的民事案件不多。

“当时律师们出外办案、调查取证,都是靠骑自行车。所里有位律师为一件案子要到无极、新乐、藁城三地取证,一天骑了二百多里路。直到1984年,市法律顾问处才买了一辆吉普车。”不辞辛苦的调查取证也让案件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的维护,最典型的就是1982年惊动全省的“板栗案”。

1982年,省粮油公司在秦皇岛办事处的一个大仓库里板栗发生霉烂,造成经济损失20万元,仓库的一个主任和副主任因涉嫌玩忽职守被提起公诉。胡开谋和同事花了一个多月前往迁安、迁西、遵化、兴隆等多个板栗产地调查取证,发现很多栗农把板栗浸泡以增加分量,栗子被大麻袋捂着运到仓库,在运输途中就开始变质。当时仓库雇了很多学生帮忙,仓库主任还带病亲自参与翻晒。

案子开庭开了15天,辩论就进行了3天,律师用大量证据证明不应追究两个主任的玩忽职守责任。经过两审终审,多年申诉,1992年省高院最终撤销一二审判决,两名仓库主任终于等到了无罪的说法。该案之后,相关单位建了冷库,此前从没有冷库之说。

■30年数字

1994年,石家庄市律师协会成立,律师行业有了自律组织。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胡开谋开始担任协会会长。到目前,全市律师事务所已从改革开放初的两家发展到整整100家。执业律师发展到1154人,此外还有200多名实习律师,人数扩大了100倍。

■经典语录

“俺,就想要个说法”


1992年,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让“讨说法”成为普通民众维权时的流行语。该片讲述的是发生在西北农村的故事,挺着大肚子为丈夫四处讨说法的农村妇女秋菊深入人心。很多人都知道了,老百姓的官司是可以讨说法的。

“请找我的律师谈”

在一度风靡内地的港台录像和电影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警察对嫌疑人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话可能会成为呈堂证供”,听到“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谈”这样的时尚话语,很多人知道了找律师维权不只是较真,而是彰显自我、尊重个体的体现。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