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村组买单 律师服务到门前
日期:2010-09-09
作者:罗婵玉
阅读:2,096次
9月3日,郫县安靖镇方碑村村支书何从刚告诉四川省守民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德君,本月将续签聘任合同,杨律师将迎来担任方碑村法律顾问的第六个年头。
“以前都是由政府指派一村一律师,由于没有报酬,律师往往只挂个牌,留个座机电话,当村民急需法律服务时,常常遭到律师推诿。”安靖镇司法所所长张泽忠说,毕竟律师服务偏重商业属性,就导致“一村一律师”制度徒有其形。
从请别人做公益到花钱买服务,安靖镇9个村组顺应市场规律,变被动为主动,从今年4月起,自己出钱聘任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打破了依赖政府指派律师的常规。
首尝“螃蟹”请来律师送走矛盾
早在2006年,方碑村就成为全县主动试吃螃蟹的第一村。
当时,方碑村常住人口2800余人,流动人口高达2万人,由于地处场镇中心,征地、拆迁、租房、劳资等矛盾凸显。“村民动辄就到县市里上访,来村上‘吼’更是家常便饭,村干部对法也一知半解,村民难以信服,矛盾很容易激化。”何从刚说,平时村上起草合同文书,对是否合法、有无漏洞也很没把握。
急得挠头的何从刚就想到镇上“挖墙脚”。原来,郫县各乡镇聘请律师担任镇级法律顾问已多年。何从刚想,何不花钱把律师也请来村上,为村民服务?
方碑村于是跟镇法律顾问杨德君签订6000元/年薪资的合同,由律师提供审拟合同、参与调解、促裁、诉讼等6项法律服务。
两年前,方碑村环卫工林某在倒渣时发现一具尸体,因未能破案,所以责任不清。他试着拨打律师电话求助,最终在杨德君代理下,他从犯罪嫌疑人中被排除……不光帮村民打官司,他还在干群中掀起法治“百家讲坛”热潮。当不少村民房屋出租遇到麻烦时,杨德君就开一期租赁合同课,小小的会议室被挤得满满当当,并制作出合同范本发给村民参考。就这样,杨律师总是将干群最关心的问题搜集汇总,然后针对性搞培训。每次拆迁前,村上都要请他出主意、搞讲座,法律的提前介入,让村民学会如何保障自己利益,方碑人的日子日益平安红火。
“聘任律师前,每年到县市上访的有四五起,现在已是多年的零上访了!”何从刚对此很自豪。
物超所值合同服务贴心高效
“方碑村钱花得绝对物超所值”,张泽忠将变化看在眼里,几年下来,方碑村干部的依法办事意识明显增强,一般问题都能依法化解,村民遇事先找 “私人法律顾问”,不再盲目意气用事。
据了解。安靖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承载2.3万常住人口与13万流动人口,大小作坊达3000余家。随着镇域经济发展、产改和土地治理等改革,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新问题涌现,干群对法律的需求已经由被动宣教变成强烈的主动需求。
因此在今年4月方桥村议事会上,村主任薛勇聘请律师的提议话音刚落就得到23名村议员的一致同意。“律师公示牌就挂在村委会门口,村民有事随打随通”,薛勇说,今后村上有4个组涉及拆迁,有了法律顾问,他有信心多了。
如今,安靖镇9个村根据自身需要,全部与省级的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自己出资2000元~6000元/年不等,将律师请到田间门前提供优质服务。
“以合同形式固定,律师服务更贴心认真、高效实效,‘一村一律师’才落到实处。”张泽忠说,700余人次的法律咨询,30场次的法制培训,40余件纠纷调解,20件诉讼代理……花小钱办大事,在律师的参与下,全镇矛盾纠纷去年140起,而今年到目前仅有45起。
“试点成功后,这个经验还将在全县逐渐推开。”郫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