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多为外来务工者杭州却缺失对他们的法制教育
外来未成年务工者是指年满16周岁又不满18周岁、来城市打工的小民工。昨日,上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关爱工作团5位成员的一份调查报告,调查针对近两年来市区两级法院审理的52起16-18周岁(不包含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现其中大部分犯案人都是外来务工者。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犯案人员都没读过高中,基本上是法盲。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原因是脱离了父母和社会的管理。他们犯的案子,后果都不是太严重,而且判决后都表现出明显的悔过情绪,和部分城市青少年知法犯法还对所犯罪行无所谓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案例:大多数犯罪为生计
这52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盗窃案子占了一半以上,年龄在16-17周岁和17-18周岁(不含18周岁)各占一半。其中46起是外来务工者所为。
这些孩子犯罪的直接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所迫,找不到固定工作,生活无着,回家又没路费。比如17岁男孩王海(化名)来杭州几个月,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想回家,但身上连路费都没有,于是持刀抢劫,被当场抓获。
二是帮老乡出头。如某建筑工地安徽籍和江西籍外来人员为了争夺纳凉地点,打架斗殴,结果安徽人江伟力(化名)赶去帮忙,用小木凳把一名江西男孩打成重伤。
三是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农村孩子进城后,看见城里人用手机、高档化妆品,忍不住手痒痒的,就去偷钱或抢劫,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几名河北籍未成年孩子去抢劫汽车,目的是筹集上网打游戏、自驾游的费用。
这些孩子犯罪危害后果都不是很严重。因为他们大都没有预谋,只是临时起意,所以盗抢物品价值一般不高,也不会因为盗窃而伤人。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拉帮结派、团伙作案,一般都是单独作案,没有分工,胆子也比较小。
另外,因为他们大都是法盲,被逮捕判决后学习了法律知识,内心触动往往很大,所以,悔罪表现往往比较好。不像城市里的孩子,因为懂一点法律,对犯罪后果有所认识,因此悔罪态度一般都不如农村孩子真诚实在。
分析:大环境缺失对他们的法制教育
分析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大环境,有几条比较明显。
第一,这些孩子有的是单独离家来杭州打工,有的是跟随父母来的。他们大都中途辍学,连初中也没毕业,而且都脱离了父母、社会的管教。父母在家乡的,自然没人管;父母在杭州的,也都忙着打工,对他们放任不管,另外,自己文化低,也不知道该如何管。
第二,由于他们年纪小,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因此很难找到稳定的好工作,一般只会做建筑、餐饮、服务、保安等报酬很低的工作。这些单位往往缺失对员工的教育,很难阻止未成年人走上歧途。
第三,政府部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大都集中于学校、社区等本地籍未成年人集中的地方,未成年务工者的法制教育基本上是空白。
另外,外来未成年打工者闲散时间比较多,又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娱乐场所,所以很容易滋生犯罪。
建议:多进行普法教育,丰富文化生活
为此,调查者建议:
劳动部门应该对未成年人的用工情况加强监管,特别应加大对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监管力度;保证未成年务工者享受各类法律规定的福利待遇。
要加强对未成年务工者的法制教育,一些针对当地未成年人的优惠政策,也应该向外地未成年者延伸。
要丰富外来未成年务工者的文化生活,在他们聚集的地区多开展健康的活动,消磨空闲时间。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