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美国:发送个性化广告 疑侵犯网民隐私

    日期:2007-06-21     作者:新华网    阅读:1,124次
    对商家来说,获得消费者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络时代,这一诉求有增无减。不过,据路透社20日报道,美国的商家如今关注的不再是姓名、地址、年龄等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而是消费者网上浏览记录。他们以此为依据,向潜在消费者发送个性化广告。但网络公司出售消费者上网记录的做法引起部分人群不满,他们认 为此举侵犯了个人隐私。

    个性化广告

    个性化广告的出现,实际上是“目标追踪”技术的商业化运用。这项技术早在21世纪初就悄然问世。而直到今天,才受到网站和商家的追捧。

    网站首先追踪消费者上网浏览商品记录,发现潜在购买者,然后将记录出售给商家,商家据此信息发送个性化广告,推销相关产品。

    比如,当用户浏览汽车网页时,说明该用户可能有意买车。为了减小搜索范围,用户通常会根据网站的搜索系统回答:是否选择家庭款的轿车、是否需要混合动力装置、是否选择无污染汽车、是否带有婴儿安全座等问题,最终查找到目标车型。

    当用户搜索完毕,网站会将用户的浏览记录出售给广告商。广告商可以根据用户意向,发送个性化广告。而此时推荐的商品,肯定不会单纯是新款轿车,而是符合消费者要求的车型。个性化广告实际上帮助广告商迅速找到潜在市场,使广告发送有的放矢。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木星研究”的分析师埃米莉·赖利说:“这的确是个性化服务,商家首先了解到消费者的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如今,个性化广告越来越受到商家青睐。根据美国eMarketer公司市场调研,2007年,美国公司计划投资5.75亿美元用于散发个性化广告,2008年这项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eMarketer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11年,美国公司用于个性化广告的投资将达到38亿美元。

    个人隐私

    尽管有人认为个性化广告能使消费者免费获得所需信息,但也有人提出质疑。

    此类服务的用户体验顾问亚当·格林菲尔德说:“随着消费者网上记录的增多,网站可以建立起个人信息库。而这些信息不仅可以用于个性化广告的制作,还可能在网络上传播。这样,凭借一次商品交易或是一个手机号码,就可能迅速搜寻到消费者的其他信息。”

    对此,经营此项业务的网络公司表示,为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他们提供给商家的信息只是消费者的浏览记录,网站获得的用户真实姓名、地址等信息不会泄露出去,“我们不会调查用户的其他信息,商家唯一想知道的就是他们对哪种商品感兴趣”。

    除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外,信息的权威性也受到质疑。

    赖利指出:“网上浏览只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一个途径。如果我直接去商场,那么谷歌的搜索引擎就无法确定我的行踪。因此,网上浏览记录并不能完全反映消费者喜好,除非商家能在消费者身上安装监控装置。”

    广告革命

    在美国电视广告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商家只要在美国三大电视网购买广告时段,就可以将产品信息传送给几乎所有美国观众。商家还可以根据电视节目受众年龄、性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广告时间。

    随着网络、手机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看电视的时间不断减少,这使得传统广告的覆盖面大打折扣。而且,电视广告费用高昂,商家无法向消费者传递所有产品的信息。

    于是,个性化广告应运而生。商家不再根据观众的自然特征制作电视广告,而是通过网络公司得到潜在消费者信息,然后根据消费者的喜好量身定做个性化广告。

    从事目标行为追踪业务的“收益科学”公司首席执行官比尔·戈斯曼说:“作为消费者和经营者,能及时获得和提供个性化信息,我感到非常高兴。”目前,这家公司的客户包括路透集团、美国广播公司和《今日美国报》。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