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女希尔顿坐牢也作秀
日期:2007-06-27
作者:牛震
阅读:1,368次
因无照驾驶被判入狱的美国富家女帕丽斯·希尔顿26日获释出狱。在闪光灯和欢呼声的包围下,年轻貌美的希尔顿好好“秀”了一把。她短暂的牢狱生涯划上了句号,不过,此案的轰动影响还将持续。
出狱亮相
6月26日凌晨,在经历了三个星期的铁窗之苦后,26岁的希尔顿一身休闲打扮走出了洛杉矶一家监狱。她身形略显消瘦,面露笑容,频频向记者和在场的人群招手示意,并与前来迎接她出狱的母亲激动拥抱。
希尔顿即将出狱的消息吸引了大批媒体记者,他们早早守候在监狱门口。此外,更有数百名希尔顿的支持者前来站阵。当希尔顿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群情激动,掌声、欢呼声不断,闪光灯频频亮起,仿佛是在欢迎一个从战场凯旋的英雄。
希尔顿意识到这一时刻的重要意义。她停下脚步,与部分支持者握手,向他们致谢。她告诉记者,重获自由后将好好利用自己的名声做善事。她的母亲凯西则表示,女儿已经为她的行为完成了补偿,“现在是重新享受生活的时候了”。随后,希尔顿与父母乘坐黑色的家庭豪华车扬长而去。
服刑风波
回顾整个事件,简直就像一场闹剧。2006年9月,希尔顿因酒后驾车被判3年缓刑,并吊销驾照。今年初,希尔顿又因无照和超速驾驶两次被捕。根据加州法律,希尔顿将被判短期入狱。
然而,由于希尔顿是世界著名饭店希尔顿集团的继承人,又是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大美女、大明星,该案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如何对名人量刑的问题上,引发了争议。后来,洛杉矶法院还是按照法律公平的原则,判处希尔顿与常人一样入狱45天,从4日起执行。
不料,事件一波三折。法院最初判决的时候,希尔顿表现了出奇的镇定,她还微笑着说,要为所犯的过错承担责任,并希望出狱后重新开始人生。鉴于她认罪态度很好,希尔顿的刑期缩减至23天。孰料,仅仅服刑3天后,希尔顿就声称身体不适,地方检察官将她提前保释。此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批评者称希尔顿拿法律当儿戏,而警方存在偏袒之嫌。
在舆论压力之下,地方法院8日再次判决,所谓的“健康问题”证据不足,希尔顿应当继续服刑,刑期维持45天。这一次,希尔顿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警方押回监狱,不仅弄得自己伤心欲绝,也让家族灰头土脸。人们还记得8日那天,希尔顿哭成了泪人。这一回,她学乖了,在老老实实服刑23天后,被提前释放。
名人效应
根据法律规定,希尔顿此番出狱后可以拿回驾照,如果期间不再有任何违法行为的话,她的缓刑期将在2009年3月结束。洛杉矶市法院办公室称,希尔顿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将缓刑时间缩短一年。
出狱后的希尔顿活动很多。据福克斯电视台报道,她的家人将在拉斯维加斯为她举办一场豪华庆祝会。而希尔顿的第一场公开活动将是参加有线新闻电视台著名访谈节目主持人拉里·金一个小时的独家采访,讲述自己的监狱生活。据说,有线新闻电视台为了在新闻同行中力拔头筹,答应为这次采访支付100万美元。
经历这一场监狱风波后,希尔顿更为声名远扬。有消息称,目前,芝加哥、西雅图、纽约和波士顿等地的多家学院已向她抛出橄榄枝,邀请她前往学校,为学生上课演讲,传授如何塑造个人品牌效应的经验。对于带着教授头衔去讲课,希尔顿一点也不紧张,她说,“我一向认为自己是事业型女人,有品牌效应是当之无愧的。”
作为出身豪门的千金小姐,希尔顿曾经狂放不羁。她多次参加电视真人秀演出,并爆出自拍色情录影带、在俱乐部狂欢不止等种种丑闻,社会负面评论如潮。但她的美貌以及生活方式,却成为青年人追逐和崇拜的对象。这一次牢狱之灾,若真能让她“改邪归正”,倒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本报华盛顿6月26日专电)
希尔顿现象反思之一: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酒店业巨头希尔顿集团女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因在缓刑期内无照驾驶而被判入狱45天。6月4日,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一座监狱开始服刑。但仅3天过后,希尔顿以“健康问题”为由,获监狱当局准许,在家中佩戴“电子脚镣”服满剩余刑期。
这件事在美国民众中引起争议,一些人指责司法部门实施“双重标准”。
同时,监狱方这一决定与法院5月4日的判决明显不符。法院当时判定,希尔顿不得以其他任何拘禁方式或电子监控方式替代入狱服刑。洛杉矶检察部门由此认为该监狱藐视法庭判决,并向法院要求把希尔顿召回监狱。
洛杉矶高等法院法官迈克尔·绍尔认为,所谓希尔顿出现“健康问题”的证据不足,必须判定希尔顿重归监狱。
结果,法院6月8日裁定希尔顿必须继续入狱服刑。希尔顿在家中还没过上一整天“舒服日子”,当天深夜便再次入狱。
洛杉矶市检察官罗基·德尔加迪略说,“这传递了一个信息:没有任何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无论其多么有钱或有权。”
希尔顿现象反思之二:“眼球”效应:媒体不能做过头
一些批评者怀疑希尔顿的言行有自我炒作之嫌,她坐牢的反反复复,显示她还没有成熟。此外,希尔顿在整个坐牢期间,监狱给予她特别优待,她有专门的独间牢房,与其他2200名犯人隔开。舒适的条件,是一般犯人享受不到的。对于希尔顿来说,除了活动不自由外,跟住豪华旅馆没有太大区别。这容易让年轻人觉得,坐牢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媒体也受到指责。坐牢本来是不光彩的事情,但在媒体大肆渲染下,希尔顿的风头不仅盖过了许多政治人物,也让不少好莱坞明星黯然失色。《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头版对希尔顿进行大幅报道,电视台更是趋之若鹜,生怕漏掉了独家视频,影响了收视率。正因为此,希尔顿赢得了全世界的注目。
一些社会学家指出,希尔顿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浮躁心态。美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公众人物或者明星的好奇心,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将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系教授拉塞尔告诉本报记者,媒体和大众对明星生活细节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新闻的社会价值,希尔顿现象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