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德国儿童看护院令英国人汗颜

    日期:2007-05-18     作者:新华网    阅读:2,825次
     定时按摩、集体用餐、用心呵护……学业有成。英国记者克里斯蒂娜·图米近日专门走访德国儿童看护院,处处皆是温馨的感人场面。

    感慨之余,图米3月18日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问:与英国相比,德国儿童看护院为何如此成功?

    德:温情按摩 英:死板卷宗

    图米走访了位于德国汉堡市的一家儿童看护院。她发现,在那里,孩子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莫过于熄灯前。每个孩子都得到一次10分钟到15分钟的按摩,由值班的女性看护员揉搓他们的肩膀和背部。

    “这是我一天当中最放松的时刻,我很喜欢这样”,15岁的雅妮娜说。雅妮娜6年前搬进这家SME儿童看护院。入院前,她的脾气极为“火暴”。她曾向母亲吐口水,甚至用牙撕咬地毯。

    在SME儿童看护院,包括雅妮娜在内,共有6个年纪在15岁到20岁之间的孩子。他们已在看护院住了至少6年。每晚10点以前,他们都要接受按摩,放松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小一点的孩子也在每晚8点半享受按摩后入睡。

    对于新入院的儿童,若他们有外伤或受过虐待,也要接受晚间按摩。“但我会把它变得有趣。我会用一个玩具滑过他们的肩头,或者假装在他们的后背揉面做比萨饼,”看护员玛丽亚·内米茨说:“在与孩子身体接触这方面,我们没有障碍。有些孩子曾有过负面经历,我们得帮他们重新学会信任,包括信任可以让另外一个人触碰自己的身体。”

    图米看来,在这栋装饰得五颜六色的四层楼房里,一切都让人感到舒适。孩子们在这里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下午1点15分吃午饭,2点半到4点写家庭作业,定时刷牙。可看护院的条条框框仅限于此。孩子们生活里的其他方面,比如他们的感情世界、与家人的接触,都得到看护院最大的尊重。

    英国儿童看护院则相形见绌。图米在采访伦敦达林路儿童看护院时,向经理菲利浦·克雷格描述了她在德国儿童看护院看到的情景。克雷格说:“显然,他们认真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图米向克雷格手下的兼职看护员诺尔玛·曼提起德国儿童看护院的睡前按摩。曼说,这个想法太危险,会让大多数看护人员“发抖”,“我们不会冒这个险,我们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都恪守规章制度”。

    曼向图米展示了他们的规章制度——两卷文件。其中一卷写有47个步骤,分别规定看护员如何处置威吓、歧视和虐待,以及如果孩子试图与已经离职的看护员取得联系,应该怎么做,言外之意——这种做法绝对禁止。

    看护员每天得同时记录3本日志。第一本用来记录看护员和孩子们的行踪,手写,禁止涂改,每页空白处还要画上道道。第二本是孩子们日常活动的全天候记录,比如,哪个孩子哪天夜里起来倒杯水喝,都要记录在案。第三本是每个孩子的个人日志,是他们每天个人活动和举止的全记录。全部日志至少要保存75年,以免孩子将来投诉某个看护员曾对他实施虐待。

    “这些程序的目的是保障看护员的‘安全’,”克雷格说:“如果不按程序办,万一有人投诉,你拿不出证据,后果不堪设想。但有时,我们被这些程序扯去过多精力,反而将孩子忽略。”

    在英国的儿童看护领域,“与我们照看的孩子相比,许多高管对报告、统计和数字更有兴趣”,克雷格说。

    德:积极治疗 英:必然惩罚

    在德国,把儿童送进看护院的原因与英国类似。大多数孩子因为受虐待或被忽视,一小部分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或本身性格孤僻。

    但与英国人对看护院儿童的歧视相比,德国人普遍认为,儿童住看护院,是为寻求更恰当的教育和治疗,而不是为寻求庇护。图米认为,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德国,儿童居住在看护院的时间,比英国儿童平均长3倍。

    住在雅妮娜隔壁的城端今年17岁。6岁那年,她在目睹姐姐遭继父强暴后离家出走。8岁起,她和哥哥一起搬到儿童看护院。15岁的乌拉夫,母亲在他9岁那年将他们父子抛弃,父亲从此一蹶不振。13岁的帕特里齐压,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她本人也曾性情暴虐。14岁的扎拉,在去年遭哥哥毒打后,也住进看护院。

    约阿西姆·格努奈特已在SME儿童看护院工作24年。格努奈特说:“起初,许多父母觉得看护院是个车间,孩子在这里可以得到修理。孩子自己也觉得,他们来这里是因为犯了错,要遭到惩罚。但我们努力让父母和孩子都明白,在这里,我们向他们展示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可行的。我们始终强调,在孩子的一生里,他们的亲生父母是最重要的人。”

    和英国一样,德国的虐童案也时有发生,甚至骇人听闻。负责监督汉堡儿童服务工作的赫伯特·维尔曼博士介绍:“每当有这种事情发生,德国公众的反应是,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让孩子得到保护。人们很少因此过问成本,尤其是在汉堡这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城市。”

    维尔曼说:“如果一个家庭内部发生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一定存在外部原因。我们相信,专业人士可以帮他们把问题解决。但英国人会觉得,要么父母有问题,要么孩子有问题。如果真有问题,他们就应受到惩罚。”

    在德国,公众对儿童看护人员高度信任。这让英国人无法想像。伦敦大学教授帕特·佩特里说:“在德国、丹麦和荷兰,儿童看护员是体面的职业。而在英国,看护员都是一般员工。”

    德:定居看护院 英:寄养别人家

    儿童看护课题由来已久。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德、英两国纷纷着手进行儿童看护改革,关闭大型儿童院,寻找其他儿童看护形式。

    英国选择家庭寄养式看护为主体、小型儿童看护院为补充的形式。只有在找不到合适寄养家庭的情况下,才把孩子送进看护院。现在,全英国受看护儿童中,有三分之二在家庭寄养。寄养形式在英国得到提倡,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家庭对孩子成长最为有利。况且,寄养一个孩子的平均成本,比住看护院低4倍。

    德国的选择恰好与英国相反。德国把寄养视为下策。在德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受看护儿童定居在儿童看护院。只有与自己家庭的关系恶劣到无可弥补时,他们才会寄养在陌生家庭。

    入住SME儿童看护院之前,雅妮娜也曾寄养在别人家中。可这似乎并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她说:“我有自己的家。我有妈妈,哪怕我们合不来。我不喜欢住在别人家里,被迫与完全陌生的人建立感情。”

    “我喜欢住这儿。我觉得这里更自由,即使我与这里的某个人吵架,总能找到足够的空间躲开,”雅妮娜说:“这里一切都井井有条,还有看护人员给我辅导功课。现在,我还经常和妈妈见面。毕业后,我想搬回家与妈妈同住。”

    其他孩子也与雅妮娜有同感。SME儿童看护院经理鲁迪希·屈恩斯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发现,与其他家庭一同生活,会让孩子们感到,他们背叛了原来的家”,屈恩斯说,他们会表现出,自己并没有资格成功。

    为使孩子们和家庭建立良好关系,屈恩斯和同事们投入了巨大精力。他们特别重视家庭作业辅导,孩子们也都决心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在他们的人生里,我们只能陪同一小段。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如何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生活,”看护员内米茨说:“希望他们离开时,不管是回到父母身边,还是独自生活,都能带走一些在这里学到的东西。”

    德:长期居住 英:临时收容

    在德国看护院,孩子居住的平均时间是3年。但在英国,平均时间不到一年。图米采访达林路儿童看护院时,院里共9个孩子中,只有两名是长期居住,其他孩子都是临时收容,并无专人照料。

    达林路儿童看护院经理克雷格说:“这里并不是收容所,可却在帮收容所照看这些孩子。”他希望,从今年春天开始,这个公立看护院将专门用于看护接受长期治疗的孩子。

    看护院为儿童提供最多不超过3个月的看护服务,在伦敦并不罕见。很多英国人认为,儿童看护员就像灭火器,只有在危急时刻才介入。克雷格和同行都迫切希望公众能改变这种观念。事实上,他们很想和孩子一直努力,直到他们的人生有所改变。从一所看护院,搬到另一所看护院,之前还经历数段寄养生活,难以想像这样的孩子会多么低落沮丧。

    希尔克雷斯特·斯林福尔德是私营儿童看护院,在英国有多家连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是孩子们最后可以去的地方,”看护院经理托尼·罗斯-高尔说,“因为找不到寄养家庭,或在其他看护院不听管教,政府把一些男孩送到这里。来这里前就已住过多家看护院的孩子很常见。但一旦来到这里,我就会努力让他们尽可能住久一些。”

    由于希尔克雷斯特·斯林福尔德看护院自己就有学校,罗斯-高尔通常可以把孩子成功留住,直到他们毕业。这就意味,孩子可以在这里住3年,刚好达到德国平均水平。

    住在这家看护院,孩子们有明显的安全感。罗斯-高尔说,这里的孩子大多遭受过虐待或漠视,“一些曾露宿街头,其他则习惯性伤害他人。在公众看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应关起来。至少,社会对他们视而不见。”

    孩子们心中自有“一杆秤”。14岁的杰伊说:“人们看我的眼神,就像看一个坏蛋。过去,我老子经常暴打我,警察也总因为喝酒和嗑药抓我。”

    住进希尔克雷斯特·斯林福尔德儿童看护院之前,杰伊换过4个寄养家庭和4个儿童看护院。“我无法与寄养家庭相处。他们试图象亲生父母那样对我,可他们不是。所以我经常逃跑。可人们把我一会儿搬到这,一会儿搬到那,频率就跟小便差不多。”

    杰伊希望将来可以去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工作。“这里的工作人员真的很关心我。如果我逃跑,他们会去找我。我觉得,他们真心希望我留下来好好生活。我感到自己稳定下来了,就开始考虑将来。”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